責任心是一個人承擔任務的自覺程度,包括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孩子有責任感,就會更有自覺、更主動地學習努力成長,適應社會,成為優秀人才。
但是,很多孩子從小就缺乏責任感,父母習慣于操心。在學校,他們也是對集體榮譽漠不關心,責任感薄弱。那么,怎么培養孩子責任心呢?
怎么培養孩子責任心
1.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孩子盡量自己做事,從幼兒園開始,玩具歸還,丟東西自己撿,運動做家務,掃地洗碗,學完收拾辦公桌文具,洗衣服,幫忙做飯等等。
安排孩子一步一步做,難度太大孩子不容易完成,剛開始要有耐心,教孩子慢慢做,沒關系,經常練習會做的越來越快,得心應手,學習是一樣的道理。
2.以父母為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他人負責。他們言出必行,誠實負責。
孩子的行為、性格和父母有很多共同點,父母勤勞能干,吃苦耐勞,對家庭負責,孝順父母,愛管教孩子,孩子看在眼里,知道什么樣的責任是一種表現,孩子會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3.敢于承擔責任
孩子做錯事后勇于承認錯誤,敢于承擔責任,彌補錯誤,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更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也更踏實,不矯情。
孩子承認錯誤,鼓勵孩子的誠實和責任心,是一個勇敢的人,敢于承認錯誤意味著學會改變錯誤的認知和行為,讓自己更進一步、更優秀。
4.堅持
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鼓勵孩子堅持,遇到困難不放棄,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沒有人隨便成功。
在艱難的挫折之后,我們更能嘗到勝利的喜悅和果實。堅持是一種寶貴的習慣,可以用一生。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做正確的事,會越來越優秀。
5.放棄不停說教
沒有任何好的講道比練習更令人難忘。你應該講道理,但沒有必要對你的孩子重復同樣的話。
尤其是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更不要說“看,我就這么告訴你的……”這樣的事后話沒必要說,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不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想要逃避父母的責備和嘮叨。
如果孩子遭受了后果,他們會從中學習。父母應該首先表達理解和同情,然后鼓勵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說教,責怪孩子不聽自己的話。
怎么培養孩子責任心很多時候,孩子的責任感來自于父母對事情負責的態度。如果他們經常看到父母對自己童年的所作所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就會影響孩子的責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