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失敗面前,會變得害怕不敢在去嘗試,其實,孩子的自信和樂觀的態度,不是天生的。同樣,孩子容易說他們“不行”害怕失敗而變得不敢嘗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那么,孩子不敢嘗試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不敢嘗試是什么原因
1、敏感內向,缺乏自信
別人過多評價自己的看法,連你身邊的人稍微有點心思都會特別注意,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不愿意過多地表現自己,在公眾面前也不愿意勇敢地表達自己,總是擔心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越來越缺乏自信。
2、“從眾思維”,沒有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陷入錯誤認知的“專注效應”時,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致,會覺得自己會被嘲笑,讓孩子覺得自己獨立的想法會被別人嘲笑,但如果他們和其他人一樣,他們也不會太顯眼!結果,孩子變得隨波逐流,老是依賴別人,自己也沒有頭緒。
3、不敢挑戰自己,總是逃避問題
“它是金子,它會發光。”有實力確實可以顯示一個人的能力。但是,當今社會,優秀的人太多了。如果你不勇敢地表達自己,展現出你優秀的一面,金子也只能被埋沒。
當孩子在受到負面反饋之時,心理上會出現不好被嘲笑的想法,同時也會出現錯誤的認知,就是做錯了被嘲笑,但是如果不做就不會被別人議論的觀點,因此,孩子也就會在挑戰面前,想方設法的逃避挑戰。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
1、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經歷很多次失敗,父母是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的人,當父母不認可孩子的時候,總覺得孩子是失敗者,給孩子貼上“失敗者”的標簽,就等于給孩子錯誤的心理暗示,讓孩子總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當孩子遇到失敗時,父母要好好安慰孩子,讓孩子信任父母,知道父母可以依靠自己。
2、鼓勵孩子多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怎么辦,只有讓孩子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才是幫助孩子緩解壓力的最好方法,因為孩子只有在做好自己的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贊揚,從而提高自信心。
3、家長多給孩子肯定和欣賞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肯定和贊賞”比“否定和批評”對孩子的成長更有效,當我們經常肯定和表揚孩子時,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對大人的信任感,也讓孩子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孩子不敢嘗試是什么原因,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和有目的的教育需要父母多一點耐心,掌握相關的教育技巧,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