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會受到大家的喜歡,而對于不禮貌的孩子,往往會被周圍的人所厭煩,常常認為那是沒有家庭教育的表現。而孩子不禮貌也是家長們頭疼的問題,那么,孩子不講禮貌怎么教育呢?
孩子不講禮貌怎么教育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在營造家庭環境,尤其是語言環境時,要注意禮貌。我們要經常和家里的老人打招呼,好好照顧他們。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被熏陶,自然會學會理解禮貌。
2、正確的引導孩子的不禮貌行為
當孩子出現不禮貌的行為時,要知道正確的方法去糾正,不要一味的訓斥或大喊大叫,或忽視錯誤的行為。應該用堅定的語氣和權威感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行為,讓孩子心理有壓力,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3、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另外,對于孩子比較常見的不禮貌行為,和孩子面對面坐下,好好討論一下這種行為的壞處。用說話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也是讓孩子更好地接受禮貌教育的一種方式。
也可以結合獎勵制度,實時獎勵孩子的禮貌,這也可以提高他們禮貌的積極性。
孩子沒有禮貌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長管教不嚴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肩負著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孩子出生后,面對的是一張白紙。如何走好每一步,都需要父母的細心指導。
2、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
父母應該認識到道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重要性,他們應該清楚地告訴他們的孩子他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們不僅要關注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更要意識到把孩子培養成成年人更重要。
從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孩子愛人、敬師、團結同學、待人有禮、有責任感、不歧視教育弱勢群體。家長要引導孩子分清是非愛恨,見長輩、老師主動打招呼;把關心他人作為每個社會人的責任和美德。
3、社會責任感
人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影響,特別是對于青少年、不了解世界的孩子,每個公民都應該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引導孩子走向成年。因為我們都是父母,或者即將成為父母,所以我們不能想,“這不是我的事?!?/p>
孩子是看著大人的一舉一動長大的,大人的行為總是影響孩子,怎樣引導孩子講禮貌,只要我們舉止文明,講究公德,愛護他人,愛護公共財產,孩子就會變得有自我修養。
孩子不講禮貌怎么教育,如果父母能在生活中樹立好榜樣,培養和引導他們,孩子就可以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相反,如果面對孩子的不懂禮貌無動于衷,就會導致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