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與父母的行為有關。比如,有的家長看不得孩子犯錯,只要孩子做錯了,之前許諾給孩子的東西以及孩子的想法就直接被否定了;有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很好,但成績稍有波動時,家長就嚴厲批評,當孩子考試成績好時,就大加獎勵。這些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還會影響孩子的閱讀和學習興趣。那孩子缺乏自信該怎么辦?怎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不自信的孩子如何培養自信心
1.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許多父母認為,為孩子做他們認為困難的事情就是在幫助他們。其實,無異于告訴孩子他不行,這不利于孩子自信的培養。孩子們需要鼓勵和挑戰,以及解決問題和發現能力的機會。當他需要幫助時,引導和幫助他尋找解決方案和尋求答案,而不是為他做。
2.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值得夸獎的事
當一家人一起吃飯時,每個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員的成功和幸福,讓這個場合成為歡樂的聚會而不是束縛;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每個人都是家人關注的對象,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戴;可以經常在門上或桌子上貼卡片或圖畫,以表達彼此的愛意;在孩子的床上掛兩張照片,一張他正在做父母欣賞的事情,另一張全家人玩得很開心,以提醒他的可愛和能力。
3.當孩子貶低自己時,父母應該介入
貶低自己的孩子正在傳遞一種傷害自尊的信息。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對他表現出現實的態度和愛,仔細傾聽,然后告訴他應該有的態度。
4.細心捕捉 領略孩子的優點
如果父母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缺點上,就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焦慮,缺乏耐心和信心,從而導致孩子向消極的方向發展。在糾正孩子搗亂等不良行為的同時,我們用心發現他的優點,仔細捕捉他的每一個進步,及時肯定和鼓勵他。孩子們會逐漸消除壞習慣,強化好品質。
5.對于自信心低的孩子,家長應鼓勵他們參加學校和班級的集體活動,在課堂上多舉手多說話,激發他們的自信心。
6.家長要營造輕松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適當在孩子面前笑一笑,回憶曾經犯過的錯誤,關鍵是要讓孩子明白:暫時的成功或失敗都是正常的,只要不涉及原則的問題,沒什么大不了的。
7.對孩子的學習目標不要定得太高,過分的要求和指責孩子;畢竟孩子還小,有一些失誤和失誤是在所難免的,作為家長首先要保持自己的心態平和,心態要豁達,即使孩子暫時成績不好或者偶爾犯錯,還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與孩子充分溝通,幫助他建立自信。
另外,家長在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方式,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庭的決定,比如寒暑假學習計劃和周末家庭活動,只要孩子的建議合理,就像家長要在落實的基礎上鼓勵和表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