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都發生急劇變化的階段,家長必須對孩子的心理特點有所了解,才能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
孩子厭學如何開導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應放正心態
現代社會經濟壓力與競爭壓力比較大,有些父母會對孩子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如考試必須多少分,名次必須在第幾等,不僅會讓孩子有著過重的心理負擔,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建議父母在生活中應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總是把孩子當做學習的機器,考試的奴隸。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應學會反思與改正
有些父母在明知道自己教育方式不正確的情況下還是會一意孤行,他們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要不就是一副死不承認的模樣,要不就是因為自己的家長架子而拉不下臉來,殊不知這樣長期下去受苦的還是孩子,建議在生活中應積極的尋求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應學會尊重孩子
在我國長幼尊卑的傳統觀念下,許多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一副領導者,批評者的模樣,對于孩子喜歡的東西要不就是嗤之以鼻,要不就是橫加干涉,絲毫不懂得尊重與平等,只知道一味的讓孩子學習,建議父母在生活中應以對待大人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以同齡人的目光去看待孩子。
孩子厭學家長怎么辦
1、改善環境,愉悅心境。
要改變厭學的學習態度,首當其沖是改變孩子的學習環境,這樣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者之間相互配合。一個重學、樂學的學習氛圍是需要社會鼓勵、家長關懷、教師重視和同學的友好。只有這樣,厭學學生才能消除他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于學習的態度也由厭惡感轉變為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開始新環境的學習。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是讓厭學的學生能夠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所以家長應該認真地去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從而改變厭學的觀念。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厭學學生在認識了新的自我價值后,就會開始新一輪的自我實踐,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徹底轉變自我的關鍵。所以家長要盡量存在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