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疏遠了,而且還特別難以跟他們溝通交流,經常是說不了兩句話,就會爆發出激烈的爭吵,導致孩子越來越拒絕跟父母交流。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的原因
1、父母不尊重孩子隱私。孩子越長大,就會有越多自己小世界里的秘密。最常見的莫過于寫日記、需要獨處、需要交朋友等等。很多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小秘密,不愿意傾訴,就會迫切地擅自干涉孩子的隱私。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非常抗拒并且出現叛逆的心理,更別提溝通了。
2、父母控制欲太強。許多家長的溝通內容不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而是唯我獨尊;許多家長的溝通方式不是以傾聽和協商式進行,而是真主意假商量,雖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孩子根本就沒有選擇權。
許多家長溝通的目的不是在關注孩子的成長,而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孩子。家長在與孩子中使用的句式和語言,讓孩子覺得不是在溝通,而是在操控他的自由,慢慢地孩子也會失去與父母溝通的欲望。
3、忽視型的方式。當孩子跟你聊起今天在班上發生的一些情況,你雖然沒有打斷孩子,聽他講完之后,你就馬上開始刷手機了,并沒有和孩子積極的互動,回應孩子的話題。
這種忽視孩子的行為,也是導致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的原因之一。就好像我們平常跟同事聊一件事的時候,當回應只是“嗯啊”之類的詞,我們肯定也會很識趣的,不愿意聊下去吧。
4、否定性的方式。讓孩子在父母面前說:“我們班有一個成績不好的同學找我一起玩。”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要和學渣一起玩,要多關注在學習上面。用這樣的方式來否定孩子的交往,過多的關注于學習,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反應當中,會變得失望和失落。
5、經常打擊孩子。如果孩子熱衷于某件事情,比如說孩子喜歡玩某一種玩具,并且樂此不疲,或者孩子喜歡玩某一種游戲。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的回應是:你除了愛玩還會別的嗎?你就不能把學習成績提高一點。以這種打擊的方式來回應孩子的愛好,也是會刺傷孩子。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怎么辦
1、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事實上,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除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有個人隱私觀念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自己創造出來的錯誤溝通模式有關。
比如,父母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用愛來接納孩子的言行,開始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情緒。因此,當孩子在陳述自己遇到的問題時,我們父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
2、制造親子談心機會。制造親子談話機會,會更加有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具體就是需要建立起家人時常溝通的習慣,多跟孩子接觸,關注他最近有什么愛好,什么煩惱,跟某個朋友關系如何,多和他聊聊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理解,聽他訴說等等。簡言之,日常多相處,拉近彼此機會,引導正面積極的溝通交流。
親子溝通的方法有哪些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間都會相互尊重考慮到對方的想法,所以我們不妨把孩子當成最好的朋友,與他們說說自己的心里話,讓孩子心中放下戒備,多聽聽孩子心中的想法,多給你孩子一些建議、尊重、支持與理解。這樣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會越來越好,而且有什么想法也會與父母溝通。
無條件信任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與參照,孩子身上的優點與缺點都是父母日益熏陶的,想要孩子好變得出色,那我們做家長的就要看到自身不足學會改正。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習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學會無條件信任,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三觀才會正確不會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