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再加上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值青春的叛逆期,如果在學習中受到挫折,那很容易產生出一些不良情緒,變得越來越抗拒學習,抗拒學校。
孩子上高中了不想上學怎么辦
1、找到高中生厭學的原因。能找到學生厭學的原因,并且正確歸納,有利于推動后繼學習,也是一種比較穩定的人格定量。
我們要正確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敗原因,歸之于自身努力,成功了就是努力到位,失敗則是自身努力不夠,不能把原因推脫到能力上面,因為有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成功必驕,失敗必頹廢,這樣就更容易導致厭學情緒出現。
2、要激發高中生學習動力。有了學習動力才能更好推動學生產生學習行為,學生沒有了學習動力也就不可能產生學習行為。
可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強化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知能力,學習動力的發展要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發展感、爭取社會地位感來推動,也要依靠期望、競爭、評價來保證,其中就包括人生觀、價值觀等起決定作用。
3、培養孩子抗壓能力。孩子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在學習生活中偶爾遇到一點挫折就無法承受,產生厭學的心理,嚴重的還會產生情緒問題。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就不會因逃避挫折而輕言放棄學習。
4、適當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學,有可能是學習壓力太大,或者是家長給孩子報的補習班太多,以致于孩子消化不了,漸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這種情況,家長要適當地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多關心孩子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通過溝通技巧和方法,讓孩子真正的愛上學習。
孩子上高中不想上學的原因
1、沒有適應新環境。高中的學習內容更加多樣化,學習環境也產生了變化。高中課程難度遠比初中時難多了,不管初中成績如何優秀,可能進入高中后都會因為不適應環境,高中的學習思維和方法沒有更新,導致對課程接受起來比較慢,理解起來有困難。
2、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父母的不和諧或者分開;家庭教育方式過于嚴厲;家庭對于孩子過高的期望,與孩子實際能力之間的過大差距等,也可能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其中教育方式嚴厲和不切實際的期望,往往更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3、交往的朋友。經常交往的朋友的不良影響也可能導致孩子厭學,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幾個趣味相投的伙伴都有厭學情緒,就可能形成一個厭學的小群體,這種小群體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應該怎么辦
家長要做好引導工作。工作時代不同,父母的思想也要跟上孩子的步伐,不要拿出自己年輕時的經驗來教育孩子,自己的經驗只是參考價值,不能把自己的經驗強行灌輸給孩子,不僅會讓他們反感,反而會帶來不可收拾的后果。當孩子面臨問題或者選擇時,不要直接告訴他們該如何做,應該讓他們自己選擇。
給予充足的重視和關注,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在一張白紙的情況下,父母給他描畫的越生動形象,他越容易產生興趣,興趣有部分是天生的,有部分靠后天發掘培養。
人的學習是個不斷發掘自我、認可自我的過程,學校教育有普遍性,不可能每個人的興趣都能照顧到,父母做好啟蒙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