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小孩正處在一個價值觀形成的時期,這個時期要讓孩子在正確的方向上發展,萬一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要再想改掉就非常的困難了;比如,喜歡拿別人的東西這樣的小事情,如果任由發展就會變得很嚴重。
7歲小孩拿別人的東西如何教育
以教育為主,如果屢教不改適當采取有針對性懲罰。
小孩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原因多種,或者因為喜歡,或者因為引起大人的注意,或者別人有的就必須自己也要有,或者出于故意搗亂亂拿東西等等,不管怎樣,要讓孩子明白以下幾點:
一、亂拿別人的東西的行為是錯誤的,而且錯誤的行為會受到懲罰的。經常拿別人的東西,以后小朋友都不理他了,就沒有朋友了。
二、教育孩子建立邊界感。再好的朋友關系的東西也不能亂拿,別人的東西屬于別人的,自己的東西只能屬于自己的。不能亂拿別人的東西,除非別人贈送給你。
家長在照看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對于他周圍的東西,特別喜歡摸一摸,碰一碰,遇到他喜歡的東西,就想要拿走,不管那是不是自己的。那么小孩拿別人的東西該如何教育呢?
小孩拿別人的東西如何教育
1、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態度不要過于強硬,跟孩子溝通時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一個“偷竊”的標簽,也不要指責孩子“偷”。這個時候的孩子尚未形成物權的概念,孩子拿東西只是因為喜歡這個東西,并沒有意識到這是偷竊的行為。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家長要好好與孩子溝通,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作出深刻反省。家長還要及時與孩子一起去該東西主人的家中賠禮道歉,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情就要承擔責任,從而遏制孩子愛拿別人東西的思想,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
小孩子出現偷東西的行為,對于父母來說是一件非常苦惱的事情,因為偷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所以在發現自家孩子有出現這種行為之后,很多父母都采取了打罵形式,但事實證明,打罵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小孩偷東西如何教育
1、不要審問孩子。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了新玩具或者其他東西時,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態,不要審問孩子。因為這樣只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甚至逼迫他們說謊,父母應該鼓勵他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這樣才有利于解決問題。
2、先冷靜下來,問清楚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年紀小的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觀念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或者想要的就一定要擁有。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及時教給孩子正確的所有權觀念,比如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需要得到他人許可才能玩;在超市買東西需要付款了才能夠擁有;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需要他人許可才能擁有的,哪些是完全不屬于自己的……當孩子明白了這些,就不會出現“偷東西”的行為了。
3、告訴孩子不要侵占別人的東西。在實際生活中,父母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主人的同意才可以玩才可以用,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去拿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并且父母也可以有意識的培養他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
家長不要第一時間責罵孩子,要詢問孩子有什么需求,盡量安慰孩子。孩子發脾氣亂扔東西如何教育,要了解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先給他換個環境讓他先冷靜一下情緒。平時和孩子多討論處理情緒的方法,讓孩子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處理。
孩子發脾氣亂扔東西如何教育
1、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生氣情緒,允許孩子有表達生氣的權利。比如說,孩子搭積木時怎么都搭不好,一生氣就把積木給扔得滿地都是。這時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對于自己搭不好積木有一種沮喪生氣的感覺,他會用扔東西生氣來表達自己的生氣。這時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2、立規矩
不要打罵不要責備。在孩子扔東西之前,定好規矩,如果扔東西就收走他最愛的玩具之類的。如果孩子扔了,就默默的收走,或者拿走一件他最愛的玩具,放一段時間,孩子如果改正了,再還給他。不要孩子一哀求就心軟,這只能強化錯誤行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一些讓父母頭疼無奈的行為,比如會搶別人的東西玩,雖然孩子年齡比較小,做這些并沒有惡意,但他們的行為確實會給他人帶來傷害,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處理。
小孩搶別人東西應該怎么教育
1、立即制止并迅速帶離現場。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正在搶別人的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出面制止,用溫和的態度告訴孩子這個東西不是你的,是別人的,搶別人的東西不是乖寶寶做的,你如果想要爸爸媽媽可以給你買。然后說完之后趕緊將寶寶帶離那個地方,用別的事情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2、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打罵孩子。當家長將孩子帶離了現場以后,家長可以用嚴肅的態度告訴孩子,他的那種做法是不正確的,讓孩子下次不可以這樣做了,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孩子擁有是非感。
但是這樣做有一點要注意,當家長看見孩子去搶別人的玩具時,不要當著所有人的面去訓斥孩子。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很在意家長對他的態度了,如果家長總是在人前去訓斥孩子的話,孩子會覺得父母已經不愛他了,這樣孩子的心靈會受到傷害。
3、教孩子換位思考。父母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可以將孩子搶別人玩具的情景重現,讓孩子體驗玩具被搶的心情。比如孩子在家里玩積木正盡興時,父母搶走孩子手中的積木,然后問孩子“我搶走你的玩具,你心里難過嗎?”
當孩子出現偷東西的行為時,家長需要的是冷靜,因為孩子的偷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長需要了解其原因,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改正,爭取做到下次不再犯。
小孩子總是偷東西父母應該如何教育
1、讓孩子歸還物品和錢。如果孩子的東西是在商店或其他地方拿的,事情發生后,父母必須監督孩子歸還物品和道歉,并且必須面對面返回,不能偷偷放回去,這樣孩子就可以意識到偷東西的性質和相應的后果。
2、不要反應過度。盡管孩子發生了“偷”行為,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變成了小偷。父母應該保持冷靜,想想他為什么這么做?孩子們想要什么?是零花錢不夠,還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和照顧?
3、給孩子零花錢,引導正確消費。為了防止孩子隨意偷別人的東西,家長一定要合理滿足購物消費的需要,這就需要定期給孩子零花錢,引導孩子有計劃花錢。
4、信任孩子?!巴怠边@一事件并不意味著兒童的素質差或行為不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滿足家人的期望,如果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喜歡小偷、行為不端或者經常撒謊的人,孩子很有可能成為父母所描述的那種人。
有的家長經常會有這樣的經歷:在收拾家務時從孩子的玩具堆里發現了多余的積木;在孩子的書包里發現了額外的卷筆刀。家長看到孩子拿了別人東西會非常生氣,甚至會責罰孩子。其實這是孩子在低齡階段的一種普遍現象,家長不必過于緊張。那么,小孩子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小孩子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1.問清原因
家長要先問清楚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原因,再明確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告訴他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孩子有時會無意識地在別人那里拿走東西,并且是不受大腦的控制。所以,孩子的道德良知還處于萌芽階段,他們不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還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主客觀意識。
2.明確相關的“道德概念”、“社交規則”
家長要抓住時機,讓孩子明確相關的“道德概念”、“社交規則”,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用清晰正面的語言告訴孩子規則是什么。當下一次面對類似情境時,如果孩子試圖遵從規則,也許他們表現的還不夠好,也要予以獎勵,從而在不斷的引導中讓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