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正是打好、打牢基礎的階段。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厭學從而沒有打好基礎的話,會直接影響以后能走多遠,所以家長務必引起重視。那么,一年級小孩厭學該怎么辦?
一年級小孩厭學該怎么辦
1、設置小獎勵,努力可得
老師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小獎勵,比如上課時積極回答多少個問題后獎勵一支鉛筆,作業書寫認真獲得多少個“出色”之后獎勵一個精美的卷筆刀,考試獲得95分以上時獎勵一支嶄新的鋼筆等。厭學學生在這些物質獎勵的激勵下肯定能激發一些學習積極性。
2、老師講課力求聲情并茂,通俗易懂
小學階段的知識都比較簡單,并且貼近生活,老師講課的時候,盡量做到聲情并茂,結合生活中的情形,把知識點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買菜算賬、和四鄰相處等,這樣通俗易懂,學生易于消化吸收,厭學的學生發現其實知識并不難學而且很有用,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經常進行一些小實驗,生動有趣
老師在講課時,可以現場做一些生動的小實驗,實驗要選那些生動有趣的、易操作的進行,比如教授自然科學類課程的老師,可以進行“燃燒需要氧氣的實驗”、“浮力實驗”等,這些小實驗做起來簡單,但是很有趣,也很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可以激發厭學學生的積極性。
一年級小孩厭學的原因
1、由于自身比較懶惰,怕苦怕累,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有些同學對學習毫無興趣,一看到書本就頭痛,總想找機會逃避學習。
2、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導致基礎知識差,學習跟不上。他們上課時聽得一知半解,課后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無從下手,長期如此,他們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因而產生厭學情緒。
3、失去信心。有些同學在學習上已經付出了較大努力,可每次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此時這些同學就會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甚至開始厭倦學習。
一年級小孩厭學該怎么辦,一年級的孩子非常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只要家長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實現過渡,盡快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