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為青春期孩子難于管教,家長們缺乏管教青春期孩子的手段和方法,甚至有些家長根本就不具備相關的育兒知識。那么,遇到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確?
遇到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確
1、父母需要理解并接納孩子
家長此時需要清楚地知道,想減少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必須要理解并接納孩子,哪怕有時他們做錯了,也不要急于批評,而是優先反思孩子破壞秩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真要這樣去追因的話,你會發現有時孩子并沒有犯錯,而是大人錯在先。
2、聽聽孩子的想法
青春期孩子特別在乎理字,和孩子在溝通時把理字當先,凡事都會講究個合理。而這些恰是青春期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如你真這么做了,反而容易獲得孩子的尊重與信任。
同時,在家庭發言權這塊,家長需要格外重視,不要試圖壟斷,該征求孩子意見時,把具體的事擺在桌面上,以平和的語氣去陳述,待孩子聽明白后,讓孩子說說他的想法或看法。
3、家長給孩子做一個遵規守矩的典范
家長可以明確告知孩子,我們可以尊重你,但是你不能越位,不能破壞規則。只有在規矩允許范圍的自由才是真正屬于你的,越位之后,你不僅容易被老師被父母批評,甚至在家庭以外還容易出現不安全因素。
當孩子發現你對他們的好,是基于對他們的保護,并且少讓他們受到傷害時,自然會尊重你愛你。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
1、不尊重長輩
尊重長輩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如果孩子從小沒有禮貌,長大后也會“目中無人”。父母應該從小教孩子懂禮貌,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尊重長輩的行為,應及時糾正。
2、沒有規矩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和諧,都是在一定的秩序下建立起來的。沒有規矩的孩子會變得無法無天,無法適應社會,長大后甚至走上極端。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從小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和規矩。
3、發脾氣時罵人、摔東西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孩子更是如此。當孩子不開心時,父母應該教會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發泄情緒,而不是通過罵人、摔東西等不好的舉動發泄。否則長大之后,也很難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做出傷害他人和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表現出叛逆的時候,父母需要嚴肅對待,讓孩子引以為戒。更多時候,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感染孩子,良好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