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有不少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總想逃避學習。有的學習方法不當,課上一知半解,課后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無從下手,長期如此,孩子很容易會產生厭學情緒。那么,孩子不愿意上學有哪些原因呢?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學有哪些原因
1、孩子本能。根據馬斯諾需求金字塔原理,人有五個層次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在低級別需求滿足后,才會奢談更高需求的滿足。比如生理需求不滿足,就不會考慮安全,所以有虎口奪食,鳥為食亡等成語。
有的孩子年齡較小,接觸外界不多,本能因為校園紀律產生生理擔憂,因為校園霸凌產生安全擔憂,因為失去了家中的主角光環,同樣也會有社交、尊重需求的焦慮。
2、學業壓力。人的一生始終在三個圈內轉換:舒適區、學習區、焦慮區。舒適區代表個人能勝任外界壓力;學習區代表個人通過改造自己適應外界壓力;焦慮區代表個人難以勝任外界壓力。
孩子的學業壓力讓他進入了焦慮區,就會自然產生抵觸情緒。人同此理,有的成人也會一樣拒絕焦慮區,比如領導讓您參加一個演講,一場辯論,一次主持,如果沒有任何物質精神獎勵,這些活動又在您的能力范圍之外,你是否也會不愿意呢?
3、驕縱過度。有的孩子不愿意上學是基于能力難以勝任的焦慮,無論是對個人需求的焦慮還是對學業壓力的焦慮,而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生活環境而滋生的不良學習態度問題。
有的父母對孩子驕縱過度,讓孩子形成了養尊處優、任性妄為的性格。過度的娛樂讓他們降低了興奮閾值,整天沉溺于各類快感之中,大腦逐漸不習慣長時間處理高密度信息,一上課就精神萎靡,一下課就生龍活虎。
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
1.與孩子溝通:孩子不想上學,家長聽了肯定特別生氣,但家長首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降低自己的焦慮,在情緒穩定的情況下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看孩子有什么訴求和苦衷。
2.共情孩子:上學是孩子的本職,不想上學說明孩子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家長要換個視角,站在孩子立場想問題,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與孩子共同面對壓力與困難。
3.給緩沖期:孩子情緒激動時,先想辦法幫孩子請假,讓孩子能休息一下,給孩子一個冷靜的時間,待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再跟孩子好好談談,共同找解決的辦法。
4.根據原因找解決方法:與學校、老師、同學溝通,尋求他們的支持與幫助,幫孩子順利回到學校上學。
因此,面對孩子不愿上學,作為父母或監護人的我們,應該與孩子、老師深入溝通、剖析原因、對癥下藥,對自己和孩子都嚴格要求,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