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勞動,學習沒有主動性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還有人說學習本身就是件很苦的事情。如果我們家長抱著這種負面想法,就會潛意識地影響到你的孩子,因此,家長需要培養孩子能吃苦的精神?
培養孩子能吃苦的精神
1、要從孩子喜歡的事情著手
堅持本來就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如果從孩子不喜歡的事情著手,孩子本來就不喜歡,這下就會更抗拒了。因此,在孩子平時喜歡的事情里面著手培養這一習慣,孩子才會接受它,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養成。
2、要設立略有難度但有趣的目標
設立簡單的目標,吃苦就像肌肉一樣,要從小重量開始練習起,才能逐漸變得強大。對于孩子來說,對堅持的意識還是很模糊的,所以要給他一些小的容易完成的目標,逐步培養堅持的能力;
同時也要有趣,這樣孩子才會愿意去完成。這些目標雖然要簡單一些,但是要讓孩子花費一點力氣才能完成的。
3、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從中學習到正面的例子,可以是父母自己去堅持做一樣事情,給孩子以身作則,也可以是給孩子講述其他人的故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模仿的本領是很強的,所謂有樣學樣,就是接觸意志堅定的,堅持不放棄的人或者實例,會學著堅持去做。父母自身的堅持,孩子會耳濡目染,慢慢的就被影響到了。
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
1、優化學習體驗
簡單地來說,就是讓孩子感受快樂和收獲快樂。當孩子戰勝學習困難,突破了自己的時候,他們會更加自信。
更加信任自己的學習力和成長力,反觀,那些在學習中感受不好,遇到很大挫折,喪失信心,又沒有方法的孩子,很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自然也就愛不上學習了。
在優化學習體驗的過程中,還應該扎實基礎。堅實的基礎可以讓孩子遇見更少的障礙,能夠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后面的知識,從而達到美好的學習體驗,此后的學習會更自信和輕松。
2、訓練孩子保持專注的能力
專注力是高效學習的重要保證,如果孩子在學習上能夠專注,那么他就會容易取得一定的收獲與成就,他就會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意義,感受到努力所帶來的價值,這種正向的積極的情緒體驗會促使他繼續去專注做目前的事情,是一種正向循環。
3、家長要克制攀比心理
因此,家長對于孩子的成績,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及別的孩子怎么怎么樣。
或許,每個孩子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他們有自己擅長的領域,甚至有些孩子在學習上也有自己的優劣勢。作為家長要認清自己孩子的現狀,接納孩子性格中的優缺點,從孩子自身特質出發,化解孩子內心抵觸學習的情緒,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讓孩子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因此總的來說,培養堅強的吃苦力,才會讓孩子在未來的學業和事業中更好的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讓這一生過的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