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學習任務重,作業多,導致孩子壓力大,不想去學校,甚至厭惡學習是正常現象。家長要理性對待,遇到孩子不想上學的情況,及時了解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減輕孩子的壓力,讓孩子能夠緩解情緒,回歸正常的軌道,健康成長。
高一厭學不想去學校怎么辦
1、幫孩子減輕壓力
家長要幫助孩子減少壓力,比如學業上的壓力和心理上的壓力,最重要的是來自家庭的壓力。家長一定要減少對高一學生的“威脅”,這不僅會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變成行為模式,而且會對學習產生厭惡。
2、要時常與孩子溝通
高中生學業最繁忙,心理壓力大,家長如果疏于與孩子溝通,會忽略學生產生厭學感的心理問題。家長可以在孩子放學后問問孩子一天都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習壓力大不大,最近課業緊不緊張,可以在學生考試失利后安慰安慰孩子,問問孩子從考試中得到了什么經驗教訓。
發現孩子心情低落一定要第一時間詢問,告訴孩子碰到煩心事要給父母說,父母會和他一起解決,共渡難關。
3、適當讓孩子提早體驗一下生活艱辛
當孩子特別堅定告訴父母,我就是不想上學了,你說什么也沒有用,這個時候父母不需要給他講道理了。直接告訴孩子,將來有文化依靠腦力工作掙錢,沒有文化只能是體力勞動掙錢了。
讓孩子打工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苦,然后問問將來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這樣孩子就會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慢慢的也會回到課堂重新開始上課。
4、讓學習帶給孩子更多快樂體驗
學習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被動的、痛苦的,但也有不少學生覺得某科學起來特別有意思,一做題就不困了,甚至樂在其中。
所以家長要以孩子喜歡學的科目為基礎,引導孩子也喜歡上其他科目,讓高一學生在做題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學習并不完全是枯燥無味的,如果產生出學習的快樂因子,也就不會再厭學了。
5、家長還要幫孩子建立一定的人際關系
學生人際關系差,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由于學生來自不同文化、經濟和涵養的家庭,他們的性格個性亦有很大差異,有些學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際關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冷漠,他們就會更感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世情緒就會產生。
為什么高一的孩子會厭學
1、感觸不到期望
素日里刻苦學習,埋頭苦學,可是學得很吃力,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后面。這類學生還是常見的,他們看不到期望,外表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原因在于對他們對自己才能的評價不客觀,因為一兩次的失利就全盤否定自己,在窘境中的抗波折才能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失望。
2、沒有清晰的學習方針
誰的青春不蒼茫,要說真正的學習目的,又有幾個人能說清,弄不清楚這個問題很正常,可是因這個問題而產生厭學或者說讀書無用的主意就不對了。不知道為啥學的原因就是方針不清晰,有一個清晰的方針是努力的動力,十分重要。
3、缺少正確的學習方法
有些學生學習上付出了很多,可是,無盡的學習壓力卻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累死累活的學習,結果仍然欠好。這就是典型的“低品質勤勉者”,他們學習勤勉,可是收效差,主要原因是學習技術低。
高中孩子厭學有效解決方法
1、與孩子協商制定一個定位
高三的孩子,在學習上應該為自己設定一個定位,有了自己明確的目標之后,就不會盲目的學習,可以將學習的范圍控制在目標之內,盡量的完成即可。在完成學習定位的內容之后,孩子就會有足夠的自信,可以繼續制定下一個定位。
2、要有學習動力
有不少的孩子,會在每次測試的時候,發現有不少的知識點已經遺忘,這樣的情況無疑會大小孩子的積極性,出現厭學的心理。家長不妨建議孩子,從簡單一些,與自己水平接近的題目開始練習,逐漸增強自信心,孩子就會有學習的動力。
3、給予孩子正確引導
對于高中生的孩子厭學,那家長完全就能夠為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向他們講述大學的美好,使他們心中神往大學并成為努力學習的內在動力。其實身為家長,面對高中生厭學心情不要太過于著急,但只要辦法運用得當,這種厭學心情是能夠防備和化解的。
4、教會孩子接受自我
家長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承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信任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出路、受尊重的人,改動自己無能的觀念。
當然,對厭學孩子的點評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挖苦過火,以免增添孩子的逆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