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之后,就會步入一段時期的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從之前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天使,變成父母非常頭疼的小惡魔,但是只要家長能夠好好引導,就能讓孩子減少一些叛逆行為的產生。
每個孩子都會有青春叛逆期嗎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處于叛逆時期,孩子的思想、性格以及言行舉止都會令父母感到頭疼,不管什么都與父母對著干,你說他偏不做,你讓他不做他偏做,稍有不順就發脾氣。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心理過渡期,尤其在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生巨大的變化,內心急需被肯定、被認同,若是被忽視被不重視,會自然而然會產生抵抗情緒,認為大家對自己不好。
叛逆期的孩子非常敏感,在大人眼中的小事,就是孩子心中天大的事,若是做不到“同理心”,就很容易與孩子發生碰撞,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不會輕易退步的,我們也會將其當做孩子叛逆不聽話的表現,轉而上頭情緒化。
然而越是如此越要控制好情緒,不要被孩子牽著鼻子走,我們要看到孩子叛逆背后的動機,比如說溝通出現了問題,比如說自己的態度傷了孩子的心,比如說不曾重視孩子的想法,過度無視讓孩子積攢的情緒終于爆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叛逆期是必經之路,然而這不足以讓家長對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簽,根據我們的經驗來看,每個孩子的叛逆程度與其成長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家長能否以身作則,能否善于引導,能否用有效的情緒表達對待孩子,才是孩子能夠順利度過叛逆期,并完成蛻變的關鍵。
我們要看見孩子的成長,理解這個時期,接納他們的叛逆情緒,看見他們的閃光點,去鼓勵、認可、肯定,很多時候正面的情緒表達會讓孩子更自信,更能直面不好的叛逆情緒,走出叛逆期。
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間
1、三到六歲的孩子,開始明白“我是誰”。這年齡階段的孩子心里已經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他們的行為舉止更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
開始不再依賴父母做事情,但是又無法立馬脫離父母的幫助,因此會產生矛盾的心理。此時期的孩子做事開始采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喜歡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2、六到12歲的孩子,與同伴比較中認清“我是誰”。此年齡段的孩子更樂忠于與同伴比較,他們開始從比較中找尋自我。如果自己的行為和他人有所差異就會感到害羞、不自在,此時自尊感也逐漸產生。
如果孩子此時期沒有形成積極的自尊,必然會影響以后自信心的樹立。相反,積極的自尊能讓他們樂觀地與他人交往,做事也能更有自信。
3、12歲到19歲的孩子,明確認識“我是誰”,也擁有自信。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事物的能力,他們認為自己不再是“孩子”而是“大人”。
這時的孩子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的形成,他們不想家長們再去干涉他們的生活。戀愛、網絡、游戲…他們想要獨立的空間,做自己想要做,喜歡做的事,甚至不計后果。
孩子叛逆該如何引導
尊重孩子。這個時期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家長最好不要過度的批評指責孩子。對了要表揚,錯了不能過分遷怒,要把握好分寸。
鼓勵孩子獨立。孩子渴求獨立,父母也該尊重甚至鼓勵孩子這么做,這對他的將來是有好處的。做得好就贊揚,失敗了也沒關系,繼續鼓勵幫助就好。
適度放任。這個時期管的越嚴孩子逆反的越嚴重,所以家長們不妨反其道而行,給孩子一定的獨立空間,偶爾去深度交流一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