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步入高中之后,就產生了厭學情緒,甚至會出現輟學的行為,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著急,而是應該采取適當的方法,多多引導他們。
孩子高一突然不想上學了怎么辦
1、嘗試走進孩子內心。高中孩子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體系,再加上叛逆期的影響,很容易出現厭學心理,家長要嘗試走進孩子內心,和孩子成為好朋友。
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愛好,在與孩子共同追求熱愛的事物時,打開孩子的心扉,和孩子好好談談為什么會有厭學心理,相信孩子也很樂意傾訴。
2、引導孩子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高中生要明白一個道理:精力就是學習力,就是同學們的戰斗力。很多學生熬夜苦讀,導致自己非常疲倦,結果學習的時候沒有精神,聽課效率低,學不到知識,這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同學們要學會勞逸結合,適時休息。休息夠了,精力旺盛了,學習力強了,戰斗力也就強了。
3、高中生要明白一個道理:精力就是學習力,就是同學們的戰斗力。很多學生熬夜苦讀,導致自己非常疲倦,結果學習的時候沒有精神,聽課效率低,學不到知識,這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同學們要學會勞逸結合,適時休息。休息夠了,精力旺盛了,學習力強了,戰斗力也就強了。
4、讓學習帶給孩子更多快樂體驗。學習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被動的、痛苦的,但也有不少學生覺得某科學起來特別有意思,一做題就不困了,甚至樂在其中。
所以家長要以孩子喜歡學的科目為基礎,引導孩子也喜歡上其他科目,讓高一學生在做題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學習并不完全是枯燥無味的,如果產生出學習的快樂因子,也就不會再厭學了。
5、幫助孩子適應高一的生活。從初中到高中,面臨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同學、新的學科,如果孩子不能及時適應,就會產生厭學情況。
這時候,家長就要一起幫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努力趕上來。需要請家教的一定要及時請,否則課程越拉越大,更不好趕。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的,其孩子的學習一定不會差。
高一孩子為什么會產生厭學情緒
一是對高初中銜接的不適應,沒有過好角色轉換這一關。對于毫無心理準備的進入更高一層的學習,學生難免會有不適應,在班級中也難以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產生厭倦心理。
二是對高中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不適應。高一年級新的學習內容難免與初中的學習內容在銜接上存在一定落差,學生會感覺學習困難,個別學生會由于自尊心太強而陷入苦惱和自責中。
三是高一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高峰,身心發育速度極快所帶來的情緒和行為困擾,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加之這一階段學生的人際關系、自我意識等各方面沖擊使其在學習上精力不足,興趣減弱,都會出現厭學情緒。
預防孩子厭學的措施有哪些
給孩子適當減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要注意平衡孩子的學習和休息,如果孩子一直在學習,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很容易出現厭學的情緒,父母在平時要注意給孩子勞逸結合。
增加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可能是父母沒時間照顧孩子,也可能是家長覺得孩子大了,不需要父母的陪伴。這樣做是錯誤的,會直接導致孩子和父母出現隔閡,恰好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現厭學、叛逆等行為。
這時候孩子對父母的距離遠了,也就不愿意與父母多交流,就獨自來往,關于學校生活里的事情也不會與家長交談。所以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讓他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