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其心理方面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從而出現一些不良情緒,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疏導,那孩子很容易做出一些危險的行為,甚至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心理特點
1、獨立性增強。青春期孩子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獨立活動愿望很強烈,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必須依賴家庭,由于生活經驗缺乏,因此對自尊的理解不恰當,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看待,就會厭煩,覺得傷害自尊心,產生反抗心理、對立情緒。
2、自尊心增強。親子關系在青春期達到矛盾的最高點,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彼此之間不愿意退讓和服軟,家長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和威嚴,而孩子同樣會因為自尊心的強烈影響,變得不屈從。這在家長看來不容易理解,可是看看自己身邊的孩子們就會發現,這是青春期孩子都有的面貌。
3、情緒波動大。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波動,而且表現為兩極性,即有時心花怒放,陽光燦爛,滿臉春風,有時愁眉苦臉,陰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臉”來形容,父母在碰到這種情境時,千萬要冷靜,否則很容易發生沖突。
4、厭學心理。具有厭學心理的青少年,所表現出來的對學習的情感上的疏離,及行為上的消極,令無數家長無所適從。每個家里有厭學心理的青少年的家長,都想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出陰影,因為操之過急,或方法錯誤,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5、逆反。青春期孩子因為身體發育,荷爾蒙刺激和各種社會因素的心理沖擊,會使得孩子的情緒很難控制,很想標新立異,追求新鮮感和刺激,并且想要去冒險。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式
1、學會表達自己的愛意。家長和孩子之間也需要形式化的情感表達,親子間或許不需要對感情的積累,但是需要感情上的表達。
家長愛意的傳遞對孩子來說很重要,這是你們建立親密關系、信任感的開始,幫助親子建立一定溝通途徑,有了交流的機會,辦法隨之而來,矛盾也會因此減少。
2、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想要與青春期里的孩子和平交流,家長的態度、自己的角色設定需要著重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不應該被“孩子”的身份所羈絆,變得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行。
家長也不要把孩子當做自己權利底下的產物,用平等態度對待孩子,這既是尊重也是要求,它可以幫助家長更輕松地面對孩子。
3、用商量的口吻代替命令的語氣。父母與孩子相處完全沒有必要變得卑微,而只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盡量用商量的口吻來代替商量的語氣。
遇到事情的時候,最好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商量溝通。這樣對于青春期自尊心極強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尊重。也更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父母是在乎自己的感受的。
教育青春期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不要強行控制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試圖阻攔他們的人和事物!家長的過度管制對他們來說難以忍受,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
基本的尊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是極其希望得到父母認可的,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自己已經是成年人,可以平等地和父母進行對話,因此,希望得到父母基本的尊重。
不管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在面對學習和人生道路的選擇上,總是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因此,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時,基本的尊重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