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最害怕遇到的就是孩子有偏科的現象了,尤其是孩子因為偏科產生厭學情緒,對于孩子的這種情況,作為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和引導呢?
孩子出現偏科厭學怎么辦
一、先樹立學習的信心。很多人偏科、厭學的同學,這些同學不少都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感覺自己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甚至他們有很多理由可以證明這個論斷,其實這些都是給自己學習成績不好找的借口而已。
要想學習成績變好,一定要把心里深信不疑的這種錯誤想法徹底消除掉。沒有學不好的知識,只有不會學、不想學的學生。
對于沒有信心、興趣的科目,可以采用暗示法提高自信心。比如以數學為例,就可以經常對自己說:“數學,從今天開始我就開始喜歡你了”、“我對數學越來越有興趣”、“數學我也可以考高分”,每次學數學之前,都要對自己暗示一下,慢慢的,你對數學科目的學習信心就會增強。
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光樹立學習信心還是遠遠不夠的,有很多心理學的小方法可以快速幫我們樹立起信心,但我們還需要學習能力上的提升,不然自己還會在學習過程中遭到持續的失敗打擊,再次失去學習的信心。
學生需要提高學習的能力,多看一些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改變錯誤低效的學習方法,慢慢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就會不斷加強。學習方法科學高效以后,學習馬上就會變得更加輕松,這樣差生也有更多心思放到攻克難題的快樂上。成績的提高,學校的老師、家長、同學也會給自己更大的肯定,學習興趣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強。
孩子偏科的原因有哪些
1、思維特性和天賦決定了中學生對學科的偏好。擅長形象思維的學習偏好文科,擅長邏輯思維的學習偏好理科,有語言天賦的中學生偏好語文、英語,有計算天賦的中學生偏好數學、物理、化學。
2、對科任教師的偏好影響中學生對學科的愛好。很多中學生因為討厭某科任老師而討厭某學科,很多中學生因為喜歡某科任老師面而喜歡某學科,愛屋及烏也恨屋及烏。
3、媒體暗示讓部分中學生孩子對偏科現象不重視。某某名人中學時數學打幾分,某某名人讀書時不會作文……這些故事經媒體渲染,讓很多中學生覺得偏科現象無足輕重,本來差距較小的學科便越拉越大。最后累及其它學科,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4、全面發展的要求讓父母對中學生的偏科現象很是焦慮。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了壓力,而一旦不能正確釋放壓力,便朝著反方向發展,產生厭學情緒。
家長如何緩解孩子的厭學情緒
首先,家長一定要相信孩子?!叭酥?,性本善”,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善良的,雖然,有些方面不盡人意,我們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們自己哪一點做得不夠好?
其次,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鼓勵,就像給干涸的小樹苗澆水一樣重要。記得有這樣一位媽媽,她的孩子被老師認為得了多動、差生等等但是只有她不斷的鼓勵孩子,最后她的孩子被最好的大學錄取了。
再次,要幫助孩子。引導孩子確立自己的目標,講他感興趣和熟悉的人勵志的故事,通過對比愛學習和不愛學習人的生活現狀;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比如,孩子數學好,他是怎么能夠把數學學習好的?用思維導圖去分析,總結和歸納。然后給孩子擬定學習計劃,按照計劃一步一步的去實行。
最后,“反哺教育”?,F在孩子接受知識的渠道多了,我們有很多方面都比不上孩子,為了讓孩子更加有信心,也讓孩子教教我們,一方面讓孩子復習,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同時,讓孩子感覺到學習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