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厭學的心理原因有:1、年級低的學生面對新環境,學習興趣比較高漲;2、專業原因,理科專業學業壓力比較大,孩子容易產生厭學情緒;3、孩子天生性格敏感,缺乏自信;4、孩子學習能力差,缺乏學習動力。
大學生厭學的心理原因有哪些
1、年級差異
大學新生剛入學,對新環境的好奇心較強,高中底子打的到,對學習充滿了干勁,學習熱情高漲,倦怠程度比較低。而高年級學生在逐漸升學中消磨了熱情,新鮮事物消失,再加上大學管理較寬松,學習倦怠現象比較嚴重,不過畢業生面臨著就業問題,對知識有了新的認知,重新燃起學習的興趣,倦怠現象相應減少。
2、專業原因
文科專業的實踐操作少,學生很少會產生情緒波動,學習熱情會相對高一些;理科特別是醫科由于涉及到較多專業知識,實踐操作復雜且頻繁,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生學習容易倦怠。
3、孩子性格
孩子敏感可能是天生的,但脆弱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短期內可以形成的,是長期的不適應、不自信、缺乏關愛導致。
4、缺乏學習動力
學習能力差既屬于智力因素,也是教育層面的問題。學習能力差往往會導致缺乏學習動力,而如果是主觀的缺乏學習動力則和厭學行為沒有必然關系,應該是家庭教育中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出現了缺失。
大學生厭學怎么辦
1、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
學生是社會的財富,針對學生個人,要在其成長過程中,給予足夠關愛,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培養其意志力和堅強的性格。要注意青春期敏感的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要及時進行疏導和治療。對于已經發生厭學行為的學生,要積極治療,排除一切負面因素的影響。
2、告訴孩子為什么要讀書
現在有很多的學生都不明白讀書的意義是什么,而且大多數的家長會回復學生為了以后有一個好工作,也是為了可以在將來有一個好的生活,但是聰明的家長會這樣會回復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并不是具有一定的成分來取決現在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家長來安排學生的命運,人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只有自己來掌控自己的未來,讀書都是為了自己,學生就應該自己去努力。
3、告訴孩子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多讀書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但是有很多的家長也會這樣認為,只要學生們可以讀書讀得好,在日后的生活當中就不會出現愁吃愁喝的現象,出現這樣想法的家長,是非常不正確的,多讀書不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生活,但是多讀書是可以讓人們的眼界與格局獲得一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