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要通過學習調整自己的心態,接納孩子當前的狀態。
有好的親子關系才有好的教育。孩子現在正處于7-9歲的父母與孩子協商的二元關系階段,可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很明顯不是協商,而是控制,這就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他變得越來越叛逆也在預料之中。可以預見過幾年到了青春期就可能會失控了。所以,家長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模式,讓家長放下自己的執念并不容易,所以我們要搞清楚自己要什么?你是要自己的權威還是要孩子的成長,要后者就必須要學習。要不然你沒辦法接納孩子當前的狀態,也就沒辦法改善親子關系。新的模式才能有新的結果,否則,就只能在原來的結果上惡性循環。
2、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
這個陪伴很有學問,有些家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陪伴孩子,我想去哪里就讓孩子跟著,整個過程缺少趣味性,無聊而漫長。也有的家長帶著目的性,陪伴是為了教育孩子、說服孩子,搞得孩子很反感,慢慢地就不跟你玩了。也有的家長一邊陪伴孩子一邊教訓孩子,習慣挑毛病、指責問題,也會讓孩子失去興趣。
只有真正接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并且真心為了孩子身心靈健康成長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陪伴要有圍繞孩子的興趣,充滿趣味性,純粹為了他而來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3、用發現的眼睛看問題,學會欣賞和肯定孩子。
家長要學會積極看問題,能夠在陪伴中看到孩子積極的部分,看到孩子的閃光點,而不是盯著問題不放。孩子總是能成為我們嘴里常說的樣子,你如果總是盯著負面問題,就一定會收獲一個負面的孩子。只有學會積極看問題,能看到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再用我們鼓勵的方式去欣賞孩子,才會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他被家長看見、被關注、被欣賞、被肯定就會讓孩子身心愉悅,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這時候他的學習動力和探索精神就被激發出來了。走上正軌并不是難事。